“創新應用型數字交互規劃教材︱機械工程”是圍繞“全國教育人才發展中長期規劃(2010—2020年)”“中國制造2025”“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等綱領性文件,在上海市機械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和上海市機械工程學會先進制造技術專業委員會的牽頭、指導下,由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組織國內高等院校及國內外大型名企共同編寫而成的一套將數字資源與紙質書交互融合的本科教材。該套教材的出版,立足于滿足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急需的智能制造業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推動高等教育多樣化發展、優化專業和課程結構、提高專業課程設置與產業結構的匹配程度、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教材特色如下:
1.創新課程設置,優化實踐環節。充分考慮國家對智能制造人才培養的政策和制度層面的要求,改進傳統教科書內容陳舊、滯后時代和行業發展的狀況,植入企業的相關內容和案例,確保教材在內容上技術先進、工藝領先、案例新穎;并在每章開始增設與國際工程教育認證接軌的“學習成果達成要求”,明確學生應達成的能力要求,以進一步培養學生在專業學習領域的國際化視野。
2.創新編寫模式,實現產教研用融合。由高等院校、行業協會、學會、名企共同參與編寫,充分發揮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和行業組織在教材建設中的作用,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內容技術互補、資源共享,突出專業和應用實踐特色。
3.創新內容形式,優化教學方式。突破傳統教材模式,依托增強現實(AR)等技術,將智能制造仿真場景、實驗實訓操作視頻、材料顯微組織放大圖片、智能機器人技術演示動畫、國內外名企案例展示等多種數字資源與紙質產品交互,以直觀、形象、標準、泛在(便取)的方式提供給學生,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興趣,改進學習效果,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
第1章 緒論
1.1 機械制造業的地位及其發展
1.2 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概述
1.3 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的知識單元與學習方法
第2章 機械加工方法與機床
2.1 零件特征表面的成形方法
2.2 切削刀具的基礎知識
2.3 加工方法與機床
2.4 數控機床及其功能部件
第3章 切削與磨削原理
3.1 切削過程
3.2 切削力
3.3 切削熱與切削溫度
3.4 刀具磨損與耐用度
3.5 切削條件的合理選擇
3.6 高速切削與磨削原理
第4章 工件安裝原理與機床夾具
4.1 基準的概念與定義
4.2 定位原理及其分析要點
4.3 定位誤差計算方法及其案例分析
4.4 工件的夾緊裝置及相關分析計算
4.5 典型的機床夾具及應用
4.6 新型夾具及智能制造
第5章 工藝規程設計
5.1 制造過程基本概念
5.2 機械加工工藝過程設計
5.3 工藝尺寸鏈
5.4 裝配工藝規程設計
5.5 計算機輔助精度設計方法
第6章 機械制造質量分析與控制
6.1 機械加工精度
6.2 工藝系統幾何誤差
6.3 工藝系統受力、受熱和內應力變形引起的誤差
6.4 加工誤差的分析與控制
6.5 機械加工表面質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