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內科學術上既繼承傳統,又創新發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學術特色,成為上海著名的內科流派之一。《張氏內科集驗:熱病經驗選集》主要著眼于張氏內科診療熱病經驗及歷代傳人相關醫案的整理總結。《張氏內科集驗:熱病經驗選集》宗旨力求保持張氏內科的診治原貌,客觀、真實反映其發展軌跡和特色。
第一章 張氏內科流派簡介
一、歷史沿革
二、張氏家族代表醫家
附:張氏家族十四代傳承體系簡表
第二章 張氏內科熱病診治特色
一、治熱病熔傷寒與溫病于一爐
二、治外感熱病祛邪為第一要務
三、特色熱病論治
(一)插肋傷寒
(二)斑疹傷寒
(三)濕溫傷寒
(四)夾陰傷寒
四、特色方藥應用
(一)蔥豉湯
(二)梔豉湯
(三)黑膏方
(四)陽旦湯
(五)玉雪救苦丹
(六)選方注重配伍,用藥講究傳統
第三章 張氏內科熱病醫論精選
一、張驤云評慈溪邵琴夫先生
“喉痧有爛喉白喉之異”論
二、張驤云先生的醫學成就
(一)春溫
(二)濕溫
(三)伏暑
(四)秋溫
(五)秋燥
(六)喉痧
三、張星若《重刻爛喉丹痧輯要·序》
四、張驤孫熱病醫論
(一)時行感冒(初期)證候及經驗方
(二)風溫脅病的治療
(三)風溫頭痛的治療
(四)溫病危重癥候識別
五、張龍孫熱病醫論
(一)感冒辨治
(二)風溫證治
(三)濕溫證治
(四)流行性乙型腦炎的中醫治療體會
(五)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治驗
六、張志雄熱病醫論
暑溫一得
七、張鏡人熱病醫論
(一)張氏內科診治外感熱病經驗
(二)暑溫與濕溫的臨床經驗
(三)發熱的證治
(四)變應性亞敗血癥的辨證論治
八、張伯訥熱病醫論
(一)傷寒與溫病之爭的今昔
(二)論傷寒與溫病的對立統一
九、張存鈞熱病醫論
試論溫病學中的通下法
第四章 張氏內科歷代醫家醫案選
一、張玉書醫案
二、張驤云醫案
(一)風溫
(二)春溫
(三)濕溫
(四)暑病
(五)秋溫
(六)秋燥
(七)冬溫
三、張衡山醫案
四、張星若醫案
五、張驤孫醫案
六、張龍孫醫案
(一)發熱
(二)風溫
(三)暑熱
(四)濕溫
(五)類瘧
七、張志雄醫案
(一)風溫
(二)濕溫
(三)暑溫
(四)類瘧
八、張存權醫案
(一)感冒
后記
(二)溫病
(三)大頭瘟
九、張鏡人醫案
(一)風溫
(二)暑溫
(三)濕溫
(四)風溫變證
十、張伯訥醫案
(一)閉厥和痙厥
(二)細菌性痢疾
(三)爛喉丹痧
(四)風溫肺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