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名實圖考》(以下簡稱《圖考》)為清嘉慶二十二年( 1817)狀元、封疆大吏吳其濬( 1789—1847)所著,道光二十八年( 1848)在山西太原由陸應谷校刊出版。全書共三十八卷,分谷類、蔬類、山草、隰草、石草、水草、蔓草、芳草、毒草、群芳、果類和木類十二類,附圖 1 800 多幅,圖文并茂地記錄了我國 19 個省區的 1 738 條植物。書中所記物種之多,涉及地域范圍之廣,為中國歷代本草和傳統植物學專著之最,堪稱清代的《中國植物志》,在國內外植物學界享有極高的聲譽。書中所錄植物大約四分之三為本草,就其新收錄本草的數量,或描述本草的質量而言,都是前所未有的,堪稱中國古代本草的巔峰之作。遺憾的是,《圖考》出版已逾 170 年,國內外研究其中植物一百五十余載,迄今尚未有專著能清楚回答全書究竟收錄了多少植物,分別是哪些物種。本書以1880 年濬文書局本為底本,先進行點、校和注,后逐一考證每一條圖文中的植物,確定拉丁學名,并給出詳細的考證依據。本次研究共考證出植物約 940 屬,1750 種(含變種、栽培品種),其中包含江西、貴州、云南、廣西和廣東等地區新記錄的民族民間藥 900 多種,這為科學傳承古代本草和開發我國民族民間藥奠定了重要的植物分類學基礎。書后附植物中文名稱、植物拉丁學名索引。
目 錄
上冊
卷之一 谷類(二十七種) / 0001
卷之二 谷類(二十五種) / 0049
卷之三 蔬類(四十五種) / 0079
卷之四 蔬類(三十三種) / 0143
卷之五 蔬類(六十七種) / 0185
卷之六 蔬類(三十一種) / 0251
卷之七 山草類(三十二種) / 0287
卷之八 山草類(五十八種) / 0329
卷之九 山草類(六十一種) / 0389
卷之十 山草類(五十種) / 0455
卷之十一 隰草類(五十五種) / 0511
卷之十二 隰草類(六十七種) / 0589
卷之十三 隰草類(四十六種) / 0663
卷之十四 隰草類(六十八種) / 0713
卷之十五 隰草類(四十八種) / 0785
卷之十六 石草類(六十四種) / 0839
卷之十七 石草類(三十四種) / 0899
水草類(十種) / 0933
卷之十八 水草類(二十七種) / 0945
卷之十九 蔓草類(五十三種) / 0974
下冊
卷之二十 蔓草類(四十六種) / 1029
卷之二十一 蔓草類(四十三種) / 1071
卷之二十二 蔓草類(三十九種) / 1117
卷之二十三 蔓草類(五十四種) / 1171
芳草類(十一種) / 1227
毒草類(十一種) / 1239
卷之二十四 毒草類(三十三種) / 1253
卷之二十五 芳草類(六十種) / 1299
卷之二十六 群芳類(二十七種) / 1369
卷之二十七 群芳類(二十八種) / 1399
卷之二十八 群芳類(二十八種) / 1425
卷之二十九 群芳類(三十一種) / 1451
卷之三十 群芳類(二十九種) / 1485
卷之三十一 果類(五十七種) / 1515
卷之三十二 果類(四十五種) / 1575
卷之三十三 木類(五十四種) / 1621
卷之三十四 木類(三十種) / 1681
卷之三十五 木類(六十六種) / 1713
卷之三十六 木類(五十一種) / 1777
卷之三十七 木類(三十二種) / 1833
卷之三十八 木類(三十九種) / 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