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解剖圖譜》上肢分冊與下肢分冊相繼于1980年和1985年問世,自出版以來一直受到臨床廣大讀者和專家的好評,尤其博得骨科臨床醫生的喜愛,迅速成為最受骨科臨床醫生歡迎,也是最實用的一套臨床解剖學圖譜。本書已成為臨床骨科醫生必備的案頭參考書。
該圖譜的特點:①非常逼真的繪圖和相應的文字說明相結合,比單純的尸體標本照片更有重點和層次,比單純的圖譜更容易被理解,比單純的解剖學書籍更形象、直觀。②牢牢把握“實用”的特點,文字說明緊扣臨床,如手術入路、注意事項等,是其他同類圖譜所難以比擬的。
此次修訂不僅對內容進行了進一步完善,同時對版式、開本等進行了調整,使其更美觀實用。
第一篇 概論
第一節 全身體表和經絡穴位
第二節 管狀骨——形態、構造、骨化、血管神經、放射性核素骨顯像
第三節 關節——形態、構造、血管神經分布
第四節 骨骼肌——構造、腱、腱的血液供應、腱的分類和移植
第五節 血管——壁的構造、小動靜脈、淋巴管、微循環和動靜脈吻合、皮膚微血管樹
第六節 周圍神經——構造、分類、脊神經、肌梭、運動終板、神經纖維變性和再生
第二管 上肢
第一章 上肢整體觀
第一節 上肢體表
第二節 上肢骨及骨化中心
第三節 上肢肌
第四節 上肢血管——動脈、淺靜脈、淺深靜脈的交通和青脈皮瓣
第五節 上肢淋巴管和淋巴結
第六節 上肢神經——上肢神經、皮神經、皮膚神經節段、肌肉神經節段、骨的神經節段、交感神經分布
第七節 上肢的分區
第二章 肩部
第一節 肩前區和鎖骨區——表面解剖、鎖骨區局解、肩帶、肩前區和腑區局解、臂叢、腑血管、肩部動脈造影
第二節 肩后區和肩胛區——表面解剖、層次局解
第三節 肩上區——表面解剖、層次局解
第四節 腋區——表面解剖、層次局解、淋巴管和淋巴結
第五節 肩關節——肩關節復合體、孟肱關節及周圍結構
第六節 肩部骨骼——肩胛骨和肱骨上端
第七節 肩部入路局解——前內側入路、上方弧形入路、后入路、腋入路
第八節 肩部X線測量及年齡特征
第九節 肩帶和臂的運動
第三章 臂部
第一節 臂前區——層次局解、肱動脈干及分支、皮瓣
第二節 臂后區——層次局解、皮瓣
第三節 臂外側面——層次局解
第四節 臂部斷面及筋膜間隙
第五節 臂部骨骼及骨折變位
第六節 臂部入路局解——肱骨近、中、遠1/3前外側入路、肱骨中3/5后入路
第四章 肘部
第一節 肘前區——表面解剖、層次局解
第二節 肘后區——表面解剖、層次局解
第三節 肘外側面——表面解剖、層次局解
第四節 肘內側面——表面解剖、層次局解、肘管
第五節 肘關節——肘關節各方面及動脈網
第六節 肘部骨骼及骨折變位
第七節 肘部斷面
第八節 肘部入路局解——肘前、肘后、肘內側、肘外側入路
第九節 肘部X線測量及年齡特征
第十節 肘部運動
第五章 前臂部
第六章 手部
第七章 上肢諸神經
[附]經絡穴位